第200节(2 / 3)

还稚嫩,只怕和自己一对上就会吓破魂。

可下一刻,冲锋……戛然而止。

一股巨力拨开了他的长矛,然后雪白的戟尖如闪电一样划过他的脖子。

这位草原上的雄主的喉咙血如泉涌一般,他的双目不敢置信的盯着对面身穿粉蓝色战袍的赵不息。

赵不息收回了长戟,顺便回马戟一戟刺死了身后想要偷袭的匈奴。

隐隐间,冒顿耳边传来他在人间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穿着漂亮衣服不照样一招就杀了你吗?对了,你真的很不堪一击。”

冒顿拼命的想要瞪大双眼,却无济于事。

这位本应在草原上叱咤风云的未来雄主,到底还是死在了大秦的下一任继承人手中。

冒顿一死,匈奴军心更是瞬间崩溃,纷纷扭头逃跑,不敢和秦人作战。

赵不息将冒顿的头颅割下来,拎起冒顿的头颅,盯着他死不瞑目的双眼挑眉道:“你看吧,今日,天命不在你,而在我!”

作者有话要说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当赵不息提着冒顿的头颅返回的时候,她看到的是正抱着周禀的尸首痛哭的扶苏。

赵不息从未见过扶苏哭成这个样子过。

扶苏是个情感十分充沛的人,赵不息一直都知道。情感不激烈的人也干不出来敢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和亲爹吵架这种事。

可先前赵不息见过扶苏最情绪激动的时候也只是他眼角泛红。

而如今,还穿着战甲的扶苏抱着周禀的尸体,哭得肝肠寸断,他的脸上,身上满是周禀的血混着他的泪,赵不息看得清清楚楚,扶苏抱着周禀尸体的双手在不受控制地颤抖。

扶苏甚至没有发现走近他的赵不息,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理智了,在看到周禀死状凄惨的尸体的瞬间,扶苏脑中名为理智的那根弦“啪”一下就断掉了。

扶苏是周禀带大的,扶苏年幼的时候,嬴政忙着统一六国,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只匆匆给他找了淳于越当作老师就不再管他了。

而淳于越那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还要着急为各国被战乱波及的儒家弟子奔波,就让周禀教扶苏识字读书。

周禀不苟言笑,可对扶苏很好很好,他自己一生未娶,没有孩子,就把扶苏当他自己的孩子养。他在外面很注重自己的威严和儒家的脸面,可私底下却会抱着扶苏,抓着他的手教他认字。

每一年过年的时候,咸阳街上,很多孩子都会坐在他们父亲的肩膀上逛年集。嬴政忙于他的江山霸业,自然不会有时间带着子女出去玩,可扶苏从两岁到五岁,却一年都没有缺席过年集,他坐在周禀的肩膀上和其他普通小孩一样度过了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年。

尽管扶苏不敢说,周禀也不敢承认,可他们之间,的的确确不止君臣。

名为师兄弟,可实际上既有师徒之情,亦有父子之情。

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扶苏浑身颤抖,紧紧抱着周禀冰冷的尸体。

他不知道为什么周禀会死,明明半个月前周禀还告诉让他在战场上保护好自己啊,为什么在战场上领兵的他还活的好好的,周师兄却死了呢?扶苏不是没有想过自己会死,他知道战场上刀剑无眼,也曾在深夜想象过假如自己要死在战场上,那一定要在临死之前再杀两个匈奴,不能丢了大秦的脸面。

……可扶苏想过自己会死,却从未想过周禀会死啊。

这一刻,扶苏甚至想,为什么周禀不先逃走来找他呢?逃跑固然不光彩,可周禀要是逃跑了,那他就不会这样的痛彻心扉了。

这个念头只存在了一瞬间,下一刻,扶苏看到了赵不息放在周禀身侧的那个匈奴人首级,那个匈奴人的头颅上,左耳只剩下了半只,另外半只,则被他怀中的尸首死死地咬在齿间。

临死之际,他的师兄依然咬下了敌人的一口血肉,死死不松口。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是《论语》中孔子所说的话,而《论语》,正是扶苏的开蒙书,这本书是周禀抱着当年才四岁的小扶苏,一字一句教给他的。

他的师兄,这样的铁骨铮铮,一辈子都没有违背过儒家的忠义,怎么可能违背孔子的教导,为求生丢下一关的黔首呢?

扶苏趴伏在周禀的尸首上,泣不成声。

此时负责勘探周围情况的士卒也都回来了,领头的吕雉看着赵不息欲言又止。

赵不息没有打扰扶苏,她安静的将冒顿死不瞑目的首级放在周禀的尸体旁边就退开了。

察觉到了吕雉的欲言又止,赵不息勉强提起一点笑容:“情况怎么样?这些匈奴人一路自匈奴之地穿山越岭到达断玉关,这里路上肯定不会完全不被发现……发现他们的那些秦人应该都活不成了。”

吕雉看着赵不息勉强的笑容,走过来握住了赵不息的手,似乎想要给赵不息一点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