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节(2 / 3)

需要按照这个体系做就可以了。

此事了,嬴政就忍不住惦记起别人家的土地来。

北方之地。

一片嬴政已经惦记了很多年的土地。

尤其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匈奴人,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又总是喜欢在秋冬小股入侵劫掠秦人。

嬴政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如今百越已定,内部已平,也是时候对匈奴出兵了。

“如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粮草运输。”嬴政对赵不息的态度比起前一段时间又有了不一样。

先前只有赵不息主动询问嬴政,嬴政才会交给赵不息一些事情,可如今嬴政心里对赵不息的认可又多了一些,会主动跟赵不息提起他的烦恼了。

——当然,目前还十分健康的嬴政对赵不息的态度更多的像是问计谋臣或者培养锻炼继承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粮草就是生命,粮草少则战败,粮草足则胜率大,若是粮草不足,甚至根本打不起来仗。毕竟人是要吃饭的,要是没有粮草,活着都成问题,更别提打仗了。

攻打匈奴最棘手的事情就是粮草,先前嬴政也不是没有对匈奴动过手,只是每每都因为粮草不足而只能打几次小型战争,只能起到震慑匈奴的作用。

想要攻城略地,还是需要发动大型战争才行。

粮草问题则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对外战争和灭六国的统一战争性质完全不一样。

《孙子兵法》中说过,打仗最好少带粮草,取敌人之粮用于自己才是上策。六国之中各个国家都有储存的粮食,秦军打到哪里就抢到哪里,能补贴大半的粮食,剩下的小部分再从秦国运输去。

边打边抢,这才是这时候国与国战争的常态。敌人存粮我存剑,敌人就是我粮仓嘛。

可百越之地和匈奴之地则不一样,这两个地方如今都还不是农耕文明,自己都吃不上饭,更不用说供应秦军了,秦对外扩张的粮食都要自己从粮食充足的郡往边关运输。

百越之战第一次大败也有粮草供应不足的原因,也正是在第一次百越之战失败之后,嬴政南巡,亲自考察了水路情况,而后下令修建灵渠,从水路运粮。

水运比起陆运来大大提高了粮食的运输速率,用灵渠运粮,保证了军粮充足,这也是第二次百越战争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可对匈奴就不能这样了,贯穿匈奴和秦朝领地的大河只有一条,黄河。

只是黄河母亲这时候……嗯,脾气不太好,运不了粮食。!

对于历代君王,黄河这条母亲河能多安静几年都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尤其是自主要产量地川蜀和河东河内自北方几个和匈奴接壤的郡,这一段的河水格外汹涌,若是自河内河东向南的那一节黄河还能走一走大船,可向北的那一节黄河就是根本走不了船队了。

原本嬴政是打算在产量郡和上郡之间修建一条宽阔的驰道用来运粮,可这个工程比较浩大,修建这一条驰道少说也得用三年时间,目前来看是赶不及明年春夏时候发动战争所用了。

“如今秦的运力转运粮草,自产粮郡运到上郡、云中郡,若是想要供应三十万大军日常粮草供应,则需要五十万役夫共同运粮。”嬴政揉揉眉心。

发动战争抢夺土地固然是快乐的,可为发动战争准备资源就不是那么快乐了。打仗若是没有分寸,很容易变成穷兵黩武,拖垮国力。

赵不息早就对匈奴的地方虎视眈眈了,自然也早就和萧何一起计算过运粮时候需要消耗的粮食。

实际上这个比例在《汉书》中也已经有提及了,“始皇帝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率三十钟而致一石”,也就是说自山东一带运送粮食至前线运粮的成本是二百倍。

尽管在赵不息的多年经营之下如今产粮做多的地方是河内河东一带,距离上郡的距离比从琅琊郡运送要短一些,可成本也将到达可怕的百五十倍之多。也就是说从河内郡运动一百五十斤粮食,路上运粮的人和牛马就要吃掉一百四十九斤,最终只有一斤能够到达边关。

再深厚的家底也撑不起这个消耗法啊。

好在赵不息在和萧何一起算完打仗的成本发现成本太高之后就迅速采取了行动。

赵不息得意:“我有办法可以降低五倍的运输成本。”

咸阳殿中,嬴政的面色顿时轻松了起来,他并不太惊讶。

他的小麒麟女心心念念惦记打仗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会提前算粮草成本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再加上主管国库粮草的治粟内史萧何和赵不息关系匪浅,得到了具体数据的赵不息能算出来确切的运输成本也很正常。

至于降低五倍运输成本……听起来的确很不可思议,不过他的小麒麟女总是会冒出一些奇奇怪怪但又十分好用的点子,嬴政惊讶的次数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是他的女儿l嘛,肖父,自然是举世无双的天才,想出几个厉害的点子也正常。

嬴政不疾不徐道:“先说来听听。”

“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